返回舊版
95568
En
民生動態
資產證券化或成我國第三大金融子市場

  不良貸款從“負”資產到“富”資產,中間或許只隔了一個資產證券化的距離。

  “我國正在經歷國民經濟證券化的進程,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實體企業都面臨證券化的必然選擇”,民生銀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張立洲近日表示,“資產證券化市場未來有望成為繼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之后國內的第三大金融子市場,並極大地改變金融資產在機構間的分布,改變投資者結構和市場交易行為,改變中國金融結構”。

  本報記者注意到,民生銀行在資產證券化業務領域的布局迅捷而完善,在投資銀行部“大當家”張立洲的帶領下,民生銀行一舉斬獲2016年中國區最佳跨境融資銀行,張立洲本人也榮獲2016年中國區十大投資銀行家。
  
  “掘金”資產證券化業務
  
  張立洲在近日召開的2016投行創造價值高峰論罈上指出,作為正在崛起的第三大金融子市場,資產證券化將提供規模巨大的標準化投資標的,在帶動投資與交易習慣改變的同時,將有效盤活中國巨大的存量金融資產,實現金融資產的有效流動和高效利用,這既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也有利於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統計,2015年,全國共發行1386只資產證券化產品,總金額5930.39億元,同比增長79%,市場存量為7178.89億元,同比增長128%。

  張立洲認為,商業銀行大力發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屬大勢所趨。從銀行的角度來說,傳統銀行都背負着沉重的資產負債表。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最大的挑戰就是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無法再按既有模式擴展,“貔貅”時代終將結束。所以商業銀行需要思維革命,樹立客戶即資產的理念。優質客戶或用戶即是最好最重要的優質資產,客戶群重於資產,一切以客戶為中心,從擁抱資產到擁抱客戶。未來金融資產很難說是哪家具體機構的,資產融合,客戶共享,資產流轉將是可持續的經營之道。

  “同時我們還需樹立幾個新思維:流量致勝思維,合作共享思維和價值共創思維。流動創造價值,資產流轉是大趨勢。我們正在迎來共享經濟時代,金融機構將共享客戶和金融資產,商業價值需要聯合創造。競合時代將使得資產創造的競爭與合作在證券化領域凸顯出來,未來的服務模式會出現多個金融機構作為一個聯合體共同創造資產及其證券化的合作局面”,張立洲表示。
  
  不良“負”資產變“富”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有關不良資產證券化的討論正在逐漸昇溫。4月19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不良貸款資產支持證券信息披露指引(試行)》和配套表格體系。從今年3月份市場開始傳出六家銀行參與不良資產證券化首批試點的消息到前述《指引》的發布,以往令人談之色變的不良“負”資產未來或成為各方爭搶的“富”資產。

  對此,張立洲認為,資產證券化正是當前化解系統金融風險的有效途徑。借助證券化途徑,實現金融資產的結構化,流動和交易,能夠使得過於集中的金融風險得到有效分散和緩釋,改變金融風險的市場分布,維護金融業的穩定。特別是當前不良資產證券化是銀行化解不良的重要途徑。

  張立洲認為,中國金融目前正處於全面推進證券化的啟動期,中國金融資產的規模已經達到百萬億元以上,而已經證券化的資產佔比仍然很小,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中國資產證券化前景廣闊,資產證券化將是中國金融市場繼大理財和大資管之后的下一個價值閃光點。(記者:張歆  來源:證券日報)

主要財務指標
截至2021年9月30日
每股淨資產 11.11元
總股本 437.82億股
境內上市內資股(A股) 354.62億股
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 83.20億股
2021年1-9月
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354.87億元
基本每股收益 0.75元
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年化) 9.29%
投資者關系聯絡
電話:8610-58560975(北京)
   8610-58560824(北京)
傳真:8610-58560720(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