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95568
En
民生動態
民生銀行的法治之道

  中國民生銀行從全國400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中脫穎而出,榮居24家“六五”普法“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單位”之列,絕不僅僅由於普法宣傳這一單項工作出彩,而是因為民生銀行的法治之路為普法宣傳供給了深層養料。民生銀行的普法工作不走形式、不落窠臼,歸根到底是因為民生銀行在法治道路上主動追求、持續投入、踏石留印,使得普法成果內容飽滿、成績豐厚,可圈可點。而支撐民生銀行穩步踏上法治道路的,則是民生銀行的頂層法治之思、運行規則之治和職能團隊之專。

  頂層法治之思

  一個企業積極踐行依法治企,不會是簡單地響應國家號召;一家民營企業自發向組織體內注入法治基因,一定是看到了法治方式可以收獲的企業良治。民生銀行觀察到:當前形勢下,商業銀行從經濟上行期躺着掙錢轉向下行期步步驚心,與政府部門溝通從處處靠資源走向全面公開公正,自身經營也從高速增長轉為規范運行。為順應這種新形勢,抓住新的政策紅利,民生銀行的決策層下定決心,切換發展模式,全面打造行內法治化基礎設施,開啟下一段的接力賽程。

  促公司善治。 章程是公司的憲法,是解決股東之間、股東與治理層之間爭議的根本依據,也是公司平穩運行的前提與保障。民生銀行高度重視公司治理規則的建設,根據公司治理實務的變化,不斷用各類公司議事規則予以化解與固化,保障了公司治理平穩運行,這是民生銀行歷經多年股權分散的治理錘煉,找到了依法解決利益衝突的智慧總結。打開公司章程,能發現最近的一次更新是到2016年2月,正是由於保持了公司憲章的與時俱進,較好地避免了因股權之爭陷公司於治理僵局,減少了對銀行正常經營的負面幹擾。

  激法治思維。 依法治企,關鍵是領導幹部有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為推動各級經營機構的大腦,在依法治國的新形勢下積極思考如何用法治手段和法治方法實現經營管理目標,民生銀行自上而下發起了一場為期半年的“高端法治訪談”活動。活動要求全行所有經營機構一把手,就如何在自己的治下以法治之力擔發展之責開展筆談交流,最終成果匯成了當前業界絕無僅有的一本銀行高層法治訪談錄——《擔當》。這次活動主動激活了高級大腦的法治思維,為全行的“少數關鍵”們認清形勢、轉換思維、尋求新的發力方向做了思想動員。


  行法治之舉。 有了法治意識,還需要切實的法治舉措,把依法治行的理念落到實處。2015年12月,民生銀行經過半年多的反復調研論證,推出了有八大板塊27大舉措的《關於全面推進“法治民生”建設的意見》,確定了民生銀行實施法治建設的總綱領。這個文件不是單純響應黨中央依法治國策略的應景之作,而是立足民生銀行實際從法律政策、服務業務、法律風險預防、風險處置、風險評估、風險考核、團隊建設等八大方面做的法律風險管控的整體藍本。方案既有突破性創造性的要求,還有製度性資源性保障,其中體現的全面法律風險管理的理念,與各級黨政機構促進引導的法治精神正相契合,確保了法治之舉既方向正確又抓鐵有痕。

  發法治之力。 金融企業運用法治之力,還有這個行業獨特的內生需求和發揮優勢。那就是金融企業的幾乎所有經營活動都奠基於法治,依賴於法治,成就於法治。法治的優劣,就是一個金融企業的生命稟賦。民生銀行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着力在產品研發機製、業務合同審查控製機製、用印管理機製中深深地嵌入了法律風險管控安排。讓法律使產品更具競爭力,讓法律使資產更安全,讓法律使爭議處理更有效,讓法律使投資更規范……讓法治成為民生銀行的新生產力,這就是民生銀行頂層順應大勢與轉型,對企業經營管理采取的新治理方式。


  運行規則之治

  高層的法治思維,落地成製度性安排,才能成為日日不息經營運行的規范之堤;轉化為各環節的具體操作,才能發展形成現實的法治能力。抓機製、抓執行正是民生銀行實現法治之路的着力點。

  抓住關鍵,在創新之始種下法治種子

  整個金融界都在追求創新,以擺脫低端無序競爭,民生銀行也不例外。民生銀行的不同在於,民生銀行認識到創新也是把雙刃劍:從正面看,創新是從0到1的突破;而一旦有缺陷,則是由一到萬的災難。因此,民生銀行把保衛金融創新健康品質的重任交給法律力量,為法律資源介入創新環節做出製度性安排。總行從創新委員會到各專業子委員會都無一例外指定了法律專屬席位,各分行常常在“議決行”機製,在各種重大貸審會、消保會、不良處置會的履職中忙得連軸轉。但忙碌把住了風險,專業帶來了安全。

  問題導向,高效調整規則遏製風險漫延

  民生銀行是一家行動高效的銀行,過去在市場營銷上表現如此,現在在用法律力量嚴控風險上也是如此。特別是在找準問題后的規則調整上,反應尤其迅速。2016年初總行從個別票據案件中發現業務推動和印章管理未分離可能誘發道德風險,立即決定調整印章管理模式,3天之內完成起草、審批到下發的全程,用新規矩端掉了內部人作案的溫床。從製度入手,改變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病患不斷、不堪其擾的陳舊風險處理模式,為高效根除問題找到了路徑。

  強化約束,做有“牙齒”的法律風險管理

  落實依法治行,需要從專業化的法律服務提昇到有力量的法律風險管理,這就需要有“牙齒”的工作資源與手段來保障。在這方面,民生銀行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對經營機構的千分製考核中有法律合規的評分點,它關系到分行的錢袋子;作為民生紀律憲章的“行內小法”單獨設立了合規問責機製,它影響到管理者的官帽子;民生銀行各級組織的經營授權體系由法律合規部實際操刀,它涉及到分行能做業務范圍的印章子。“三子”之下,經營機構對自己的法治得分不由的三分敬畏,七分自覺。

  孕育文化,讓法治成為全體員工的信仰

  法治文化的形成,從根本上還有賴於全員對法治的認識能力與認識水平,為此民生銀行法治文化建設一直長抓不懈有創新:抓全員覆蓋,“六五”普法期間,民生銀行年年安排全行性法治教育活動,結合風險形勢與熱點問題送法到一線;抓管理重點,法治培訓嵌入到新機構開業驗收、新員工培訓、問題員工整改等文化塑造的關鍵性環節;抓“少數關鍵”,民生銀行法治培訓也是力度空前。2016年民生銀行全行高管的十期培訓班中,每期安排半天的法治必修課,強製領導團隊學法律知識學法治思維。采用各種手段引導員工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就是要讓法治精神內化為全體員工血液中的DNA,成為民生銀行的新企業文化。

  職能團隊之專

  專業的事需要專業的人去幹。民生銀行的法律團隊幹起專業工作來,也和業界聞名的市場團隊一樣,堅定執着,驍勇善戰。

  高強度高難度的專業服務

  民生銀行法律團隊全行上下才100來人,全行5萬億元資產和近500億元的利潤均攤下來,平均每個人每年要為500億元資產和5億元利潤提供法律服務,這種工作強度是一般企業員工所難以承受的,甚至超過了以苦著稱的律師事務所。一位從律師轉行過來的員工曾感嘆,“聽說民生銀行的法律部忙,我有準備,但沒想到這麼忙”。而民生的百人法律團隊卻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常年負重。

  近年民生銀行追隨銀行轉型不斷向大資管、互聯網金融和投行擴展,要求法律人的專業能力從傳統擔保迅速拓展到資本市場和監管政策。這對民生法律人的知識更新是個很高的要求,它不是略知皮毛就可以應付,而是要用專業與新領域的同事並肩作戰,甚至要比業務人還懂規則才能把住風險。面對挑戰,民生法律人不但不怕苦,還搶着做新業務,把自身的進步和企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尋求在企業的進展中體現專業的價值。近年來銀行風險事件多發,行內員工問責猛增,但沒有一起風險是因為法律沒把好關引起的,沒有一個法律人因為作業質量而被問責。

  創造性主動式的預防攔網

  法律專業人員的考核常年是以審查作業量為核心指標的,作業難度更大的規范性風險預防往往是法律人加量不加價、吃力不漲工資的自覺貢獻,民生的法律人做起風險預防來卻自動自發,甘之如飴。

  民生銀行法律團隊有很強的主動攔網意識,每次有戰略性項目發起,都會自覺圍繞主題做足綜合性立體化的風險預警。歷年來,在交易融資、小微金融、小區金融、互聯網金融等推陳出新的業務主題上,各類風險指引和法律問題都相伴而行。當年民生銀行做小微最熱的時候,法律團隊連續發布了40多期風險指引,分行戲稱像追連續劇一樣等着下載下一期資料。申報“六五”普法先進時,粗粗一搜,僅總行就發布了200多份指引,這些根植業務的原創作品居然有厚厚的23冊之多。

  民生銀行的法律團隊有着強大的創新精神。2012年這支法律團隊根據全國登記類擔保的發展不平衡,創造了“法製地理”項目,用小品的生動形式展示了因法製宜地實施產品投放。這個當時連參賽資格都受質疑的項目,登臺亮相一舉奪得全行創新大賽一等獎。多年來,這支團隊遵循客戶體驗理念,不斷探索適合用戶需求的專業作品,對重大主題形成了事業空間式研究報告、專項法律操作指引、標準業務合同、法律風險地圖、創新法律指南和風險總結提昇報告為內容的系統性表達形式,產出了《私銀業務法律百事通》、《投行業務百問百答》、《員工法律百問》、《高管法律百問》等廣受歡迎的法律成果。

  系統性穩準狠的風險扣殺

  近年銀行業風險形勢嚴峻,為高效有力保護資產,民生銀行還在法律條線內專設訴訟管理職能,遴選有律師和法官經驗的實戰尖兵,組成風險處置別動隊。他們訓練有素、把握風險精準、執行力強、吃苦耐勞,多次在風險爆發的前夜將最后的引線拆除,在重大金額、重大影響、重大疑難、重大審級的案件處置中,發揮出銅牆鐵壁的力量捍衛安全。

  實務性前沿性的法製研究

  在國內理論界和立法界對金融實務整體較為疏離的情況下,民生銀行勇於擔當,努力做規則製度者和經濟實踐者的中介橋梁,主動促進金融立法完善發展。在交易融資、互聯網金融、資產池業務、知識產權管理等銀行業前沿問題上,民生銀行一方面扎實研究實務問題,一方面多次通過舉辦論罈、組織研討會、培訓宣講等方式,向法律各界呼聲,表達金融界的法製需求,努力推動金融法治的進步。(通訊員:張彤星 來源:北京商報)


主要財務指標
截至2021年9月30日
每股淨資產 11.11元
總股本 437.82億股
境內上市內資股(A股) 354.62億股
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 83.20億股
2021年1-9月
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354.87億元
基本每股收益 0.75元
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年化) 9.29%
投資者關系聯絡
電話:8610-58560975(北京)
   8610-58560824(北京)
傳真:8610-58560720(北京)